國立北門農工校史
本校位於台南市佳里區,臨中央公路(台十九線)西側,創校於民國25年6月1日,創校名稱為「北門國民農業專修學校」,光復後更名為「台南縣立北門初級農業職業學校」,由李延燕先生出任校長,民國47年,正式改制為五年制農業職業學校,民國57年,配合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,五年制停止招生,並改制為「台灣省立北門高級農業職業學校」,翌年增設工科,又遂更名為「台灣省立北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」,民國61年,五年制最後一屆畢業後,於是成為完全的三年制高級農工職業學校,民國89年2月1日又奉令改名為「國立北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」迄今。

自創校以來,為適應時代潮流及社會需要,多次調整科別,增設(變更)學制、充實設備。民國79年8月辦理「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」,簡稱延教班,招收未升學的國中畢業生,利用夜間上課,初設食品經營科,招生二屆後,於民國81年改設水電技術科,民國83年8月奉令成立特殊教育實驗班,即綜合職能科,並辦理國中技藝班,民國84年延教班更名為實用技能班。民國85年2月增設營造技術科春季班,招生一屆後,於民國86年2月改設商用資訊科。民國86年8月,為適應未來高級中等教育的變革,又增設綜合高中及成人第二專長班。民國87年8月成立補校,設置食品加工科,民國88年8月補校又增設農業土木科,補校並更名為進修學校,同時綜理實用技能班業務。同年,日間部也成立體育班,民國106年8月增設電子商務科,同年進修學校改為進修部。民國107年8月停招綜合高中,實用技能學程改招烘焙食品科。
 民國108年8月實用技能學程改招機工科。 

學校規模
一、高職部: 農科設有食品加工、畜產保健、造園等3科,工科設有機械、電機、電子、電腦機械製圖、土木等5科,商科設有電子商務科1科,工農商科共9科,38班。
二、綜合高中部:三年級4班,共4班。
三、綜合職能科:每年級1班,共3班。
四、體育班:每年級1班,共3班。
五、實用技能學程(日):
營造技術科三年級1班,視聽電子修護科二年級1班,電機修護科一年級1班,共3班。 

六、進修部:設有資料處理科,每年級1班,共3班。

目前全校教職員工187人,日校51班,進修部3班,學生數1519人,自創校以來,秉承政府的教育目標,在歷任校長的精心擘劃與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勤灌溉下,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逐步發揚光大,成為家長及學生心目中嚮往的學校,是社會所肯定的學校。